就高中地理教学,说有效提问

2019-08-20 15:10

就高中地理教学,说有效提问

华安县第一中学/陈翠琴

摘自:《漳州教育信息网》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增强积极思维的能力,积极探究的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传统工业区》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可以设置这些问题: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涉及的知识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层层设问,逐渐深入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3.1农业区位选择》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随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等。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一步一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首先提出问题: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首航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没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中,致使两千名乘客和船员葬身深海,这次沉船事件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世界,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呢?学生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熟悉且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此外,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讲《产业转移》时,提出问题:厦门利胜电光源厂为什么从厦门转移到我们华安?它的转移对我们华安有什么影响?学生马上兴致很高,觉得地理知识一下子离自己很近,也迫切想知道答案,回答很踊跃。

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回答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填平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四、课堂提问中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的方法,用直观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回答困难的问题,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和影片的内容,直接得到答案。选择的多媒体资料要起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的作用。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点拨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一个地理要素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地理要素,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如讲《22气压带和风带》一节中季风环流时,我展示了东亚地区的位置图和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气压的影响对比材料,学生从气压对气流的影响和海陆冬夏气温等几个方面分析,很顺利地回答了问题。巧设动画,开拓思路,针对学生认为较难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把问题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分解展示。把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化瓦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学生就能一一突破,一一化解。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简明化,使学生逐步把握对地理问题的分析思维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来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积极进取。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一定都能准确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回答错误时,要仔细分析原因,找出同学们出现的共性问题,总结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和一般规律。让回答错误的同学再分析回答类似的问题,使同学们最终都能准确分析回答问题,做到分析问题思路准确,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自信心。如:学习分析德国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时,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过程,同学们就能分析与此相关的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辽中南和京津塘等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在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时,通过层层推进的提问,把握了区位分析的方法,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分析和比较几个地理区域或几个地理事物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分析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同学们一次次的准确分析学习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过程,特别是随着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掌握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很有益的。